《藝術雕塑欣賞》吉林雕塑
發布時間:2015/03/23
《藝術雕塑欣賞》
雕塑藝術與建筑、繪畫、舞蹈等藝術種類有較為密切的關系,與建筑、繪畫等共同被稱為造型藝術。又有"凝固的舞蹈"之稱。
雕塑概念實際可以理解為"加"和"減"。"雕"就是"減",將具有可塑性的材料以削、刻、鑿等方法將不需要的部分去除,"塑"就是"加",將材料通過堆積、澆注、揉捏等方式塑造成為立體的形象。
一、雕塑藝術的語言
1、雕塑藝術的特點
雕塑藝術是三維空間的藝術,是立體的藝術,有寬、有長、有深度,這是雕塑藝術最根本的特點。
(1)雕塑的根本特點是立體造型。即用三維空間的體積,表現某種形象和節律,達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。
(2)雕塑是"詩",不適于敘事,只適于抒情,宜于象征,象詩一樣要求概括集中,一以當十,以少勝多,集中、凝練,雕塑更接近于音樂和建筑。可以說雕塑是造型藝術中的詩。
(3)雕塑因其高度概括,往往成為一個國家、一個城市、一個時代的標志。如美國"自由女神塑像"、前蘇聯"工農聯盟雕像"。雕塑立于通衢大道,帶有"強迫性",使人非看不可。
(4)雕塑既是提高的藝術,又是普及的藝術;既是古老的藝術,又是現代化的藝術。
2、雕塑藝術的語言
(1)物質實體性的形體,以及因形體變化而造成的光影。
(2)具象與抽象。這主要是指表現手法,也就是雕塑作品表現的是否具體,以具體的形象雕塑來表達情感的具有具象性,反之,以注重形體動作來表達微妙的情感的,具有某種象征意味的,實際是比較概括的、抽象的表現,它只是給人一種韻律、一種調子、一種隱約的感情,這種更接近建筑和音樂的則是具有抽象的內涵。
(3)雕塑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有圓雕和浮雕兩種類型。它們是按所占空間和形象的突顯程度而劃分的。圓雕是形象凌空而且可從四面觀賞的雕塑,它的形式特征表現為三維的以藝術為中心點的立體形象。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深淺不一、凹凸不平的不同形象的雕塑。它的形式特征是凹凸對比的半立體式半平面形象。除此之外,按照材料的不同,題材的不同、表現手法、風格等等的不同,雕塑還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分類方式,但圓雕與浮雕是最常見的劃分方式。
欣賞雕塑作品可以從如下幾個問題中展開:
1、雕塑藝術的體積。
雕塑藝術是體積的藝術、體積的美、體積的感受,紙也有三維即長、寬、高,但沒有體積的感覺。雕塑要用體積的語言、體積的份量,體積本身的美來感動人。讓人感覺到體積的美,感覺到三維空間的美,也就是體積的感覺,雕塑有別于其他藝術的就是空間力量。
2、雕塑藝術的韻律。
任何雕塑都不僅僅是具體的人或具體事物的模仿,而更主要的是通過強有力的體積的感覺給人一種特殊的激勵感、一種韻律、一種分量。欣賞要注意體積的互相轉折、互相關系,形成某種特殊的韻律,這是雕塑的基本語言。
3、雕塑藝術的影像
遠遠地、特別在夜光下,看到雕塑立體的基本輪廓,給人印象很深。大庭廣眾面前這樣的雕像,特別在光線變化多時,細節一般不容易看到,而主要會被大的輪廓吸引或感動,這感給人產生深刻印象的突出的特點。所以雕塑很注重影像。
4、雕塑藝術的主題。
任何藝術都要有中心,有主次安排,關鍵的地方要明顯地表現。繪畫當中為了突出強調的部分,多用紅色、白色等,就是素描也要用強烈的線條,明暗對比,來強調主要部分。雕塑不以顏色強調,而用體積組織雕塑的突出點。如米開朗琪羅《掙扎的奴隸》其沖擊力的三角形體;埃及法老的頭部;中國佛像手勢的位置等均是如此。
雕塑藝術語言與繪畫、攝影、建筑藝術語言有很多相同之處,概括如下。
教師:雕塑與繪畫、攝影的區別在于,雕塑是在三度空間里用物質材料創造出實體形象,而繪畫、攝影都是在二度空間里創造出平面形象。欣賞繪畫和攝影只能用視覺感官去觀察,而且觀察的角度也受到局限。雕塑作品則不然,因為是立體形象,可以觸摸,加上視覺感應,能夠喚起欣賞者更多的藝術想象,產生獨特的藝術審美效果。另外,由于雕塑作品的立體性,欣賞者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,甚至可以結合周圍的環境來一并欣賞,使雕塑作品更富有生動、逼真的藝術魅力。雕塑作品的凝練與集中和它的概括性,是其與建筑藝術區別的最顯著特征之一。
雕塑藝術與自然環境、人文環境的聯系非常密切,這方面應引起重視。
雕塑作品所處的自然環境、人文環境是我們對雕塑藝術欣賞要特殊注意的重要問題。這里以中國雕塑加以闡釋。
生命永恒的認識是中國傳統墓葬觀念的重要支柱。先民們相信,當肉體死亡以后,其靈魂將脫離肉體而繼續存在。長命百歲的永生愿望表現了樸素認識的本能希求。基于這種認識,陵園建筑、墓室構造、隨葬明器、壁畫雕塑等都向越來越滿足愿望方向發展,向模仿和再現現世生活方向發展。中國古代稱陵園雕刻為"石像生"也是這個含義,即"象征生命"的意思。它們均設置在供靈魂出入的神道兩側或通向墓地的門口,如同墓主生前一樣,起著護衛、儀仗、驅逐威脅以及供役使用的作用。因此,這些人體雕塑決不是單獨欣賞的藝術品種,而是生與死的轉折點上的造型表意。當然,就個體而言它具有審美欣賞性,但其主旨在于它的一體性、附屬性,在于它以整體形態充當墓葬觀念的表達工具。
在陵園雕刻藝術的環境---建筑----群體----個體這種多層次的創作意念指導下,雕刻創作者首先考慮的是環境層次,其次是根據精心選擇的環境的特征巧妙布局建筑,再次根據建筑構局總體要求設置石雕群,最后才考慮每件雕刻品的具體處理,也就是說,陵園中人體雕刻藝術作品的面相、衣紋、刀法、立體效果、長寬比例、動態韻律、表情心理„„等等內容只是陵園雕刻藝術創作的最淺層次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創作者所重視的是人體雕塑群作為生命人格的體現,而不是它的獨立的審美意義。